詹順貴--不悔

電磁波對人類健康風險為何?如今在科學上依然爭論不休,而通常只要是尚未被證明有不良影響的事物,也最常被人所輕忽。這也是陳老師在推動電磁波受害者運動的過程中,最容易被挑戰、也是她最艱難的地方。

數十年來,從DDT、橘劑的發明與不當使用、以及戴奧辛等有毒化學物質的不當處置、甚至早期核廢料的海抛,事後都證實人類因此付出了生命、健康與財產的慘痛代價。但長久以來人類卻因貪婪而刻意漠視,總以「迄今沒有證據顯示對人體或環境有害」、「符合國家標準」來掩飾這些警訊。

然而這兩個藉口都非常不負責任,因為業者可能刻意隱瞞有害證據,流行病學研究也往往趕不上新產品上市的進度,在那當下,自然無法以科學證實其對人體及環境是否有害。但從DDT、橘劑的敎訓來看,真相是無法逃過時間檢驗的。

另外所謂「國家標準」,卻往往受利益團體、政客操弄,充其量不過是一項行政管制措施而已,根本不足以做為人民健康的保護傘。

書中提到的「Precautionary principle」(禁漏原則或預警原則),西元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世界科技倫理委員會,都已作為規範新科技被應用時的倫理基準,但我國在推行WiMAX時,卻仍視若無睹,漠視人民的健康風險。

電磁波事件正是「禁漏原則或預警原則」的典型案例。然而,政府至今盲目附和業者說法,不願加速進行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,無論陳老師如何大聲疾呼都未獲得重視,最後逼得她到NCC大樓前絕食抗議。

而曾擔任法學教授的主委蘇永欽竟漠視憲法保障人民請願、集會遊行的基本人權,不僅派出遠比絕食與聲援群眾人數多的鎮暴警察,更在事後將陳老師以違反集會遊行法移送起訴。所幸台灣高等法院判陳老師無罪,終還正義清白。

古人常感歎「哲人已渺,典型在夙昔」,但陳老師則是當下社會公益的風範人物,值得我輩愛護珍惜與推薦。

詹順貴(前環保署環評委員、律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