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全守則






高壓纜線的鋪設不應太淺,不使室內超過1mG


電磁輻射對人體可能造成危害,不得不謹慎面對電磁輻射,因此我們透過簡單的說明,幫助您認識電磁輻射,並確保安全!

一、如何防範極低頻電磁場

(一)如何才是安全環境

電力設施屬於基礎建設,過去電磁輻射的危害還未受到重視時,高壓纜線的鋪設,或是變電所的設置往往未考慮當地居民的安危。隨著相關研究提出證據,各國有關極低頻電磁場的規範,都不再單純依循ICNIRP提出833mG的環境建議值。而WHO的322號專文也指出,全歐洲住宅內的平均極低頻電磁場強度約為0.7mG,北美為1.1mG;同樣由WHO公布的一份報告,也提出美國、日本、德國及比利時等國家,約9成住宅室內極低頻電磁場,大多不超過1mG。

因此「電磁波風險評估報告」【註】,以及德國健康住宅協會都建議,居住環境中的極低頻電磁場應以1mG為限制,在孕婦及兒童長期活動空間,更應以1mG為標準;也因有所規範,才能降低家戶住宅極低頻電磁場至1mG以下。(【註】「美國電磁波風險評估報告」(B i o I n i t i a t iveReport: A Rationale for a Biologically-based PublicExposure Standard f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(ELFand Rf)」,2007年8月。)

(二)目前高壓電纜不當地下化之問題
自2002年起,台電斥資4千億的「第六輸配電計畫」,預計將規模長達1千5百公里以上的高壓電纜地下化;該工程如火如荼展開,但草率的不當規劃,不僅未埋設於適當深度(僅1公尺),更過於接近民宅,等於使民眾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,暴露在過高的極低頻電磁場中。基於維護民眾安全的立場,台電應採取如同日本的作法,將相關管線埋設6公尺深,使周遭住家室內極低頻電磁場強度,不超過1mG。否則將嚴重危害無數台灣民眾與兒童。
(三)如何防範家用電器之電磁場
生活中常見的電器包括吹風機、微波爐、電視機、檯燈及冰箱等,都是人們周遭普遍的電磁場來源。電器所產生的電磁場強度與電器功率成正比,但與距離成反比,因此只要保持適當使用距離,就能避免其所產生的極低頻電。










日本高壓電纜埋至地下六公尺

小孩學童非緊急不要用手機


二、如何防範射頻電磁場(電磁輻射)

(一)如何才安全

無線通訊技術,帶來更便利的生活,也帶來射頻電磁輻射危害。德國健康建築協會規範,健康住宅的室內射頻電磁輻射值,不應高於5μW/m²;奧地利的薩爾斯堡更嚴格規範,室內不得超過1μW/m²。

(二)手機、基地台及無線電話從無線電話機開始,人們逐漸懂得使用不同頻率的電波傳輸資訊,隨著手機使用的普及,基地台密度也愈來愈高。但包括瑞芳鼻頭角、雲林惠來里、高雄縣崎漏村、嘉義嘉南社區等,受到基地台產生射頻電磁輻射所危害的個案,在在顯示基地台應該遠離住宅區。例如以色列便立法規定,禁止住宅公寓設置基地台;更多國家則是降低對基地台的射頻電磁輻射環境建議值。

基地台應遠離住宅區

此外,愈來愈多實驗發現,手機所發出的射頻電磁輻射,可能對正在發育中的兒童、青少年產生影響;因此,英國、俄羅斯、比利時等國,相繼規範或建議15或18歲以下兒童、青少年不使用手機,德國亦有上千名醫師連署要求規範。常遭到忽視的室內無線電話,有些亦會產生相當強的射頻電磁輻射。

因此,除了由公部門規範環境建議值,使民眾得以避免暴露在射頻電磁輻射,國人也應盡量遵守使用手機時長話短說,多使用免持聽筒等原則,非必要時多用有線電話,方能有效防範射頻電磁輻射對自身健康的危害。

三、防範手機電磁輻射須知

一、 孕婦、十六歲以下學童、老人、病人非緊急情況應少用手機。
二、 成人手機使用時間每次不超過三分鐘,每次間隔宜三十分鐘以上。
三、 手機訊號不好時勿使用手機。
四、 最好用耳機或喇叭發聲方式,勿將手機貼近頭部、眼部、胸部、生殖器官。
五、 應交替使用手機、左右換邊,避免放在某一邊的耳部太久。
六、 儘量不要在公共場合、電梯裡、人多處使用手機,以免他人受到電磁輻射暴露。
七、 老師、家長應鼓勵學童非緊急情況不使用手機。
八、 儘量靠窗使用手機,而手機在靠窗一側。
九、 依預警原則,業者應提出使用手機無害證明,否則應禁止其進行任何手機無電磁輻射危害之廣告。

更詳細內容請見「漫長苦行」一書,隨書附贈之"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手冊"